close

家庭教養型態~對子女的影響

這個主題也是上課的內容之一

因為父母教養的方式對子女人格的成長有著最深刻的影響

有幸在網站上找到原著的整篇文章,此雖僅截取部份內容,

但有興趣的家長,可連結下面網址觀看.

 

一、威權、控制型
        此型父母因本身人格特質、不良觀念及文化制約等因素,而採行了控制的、威權的、要求的、嚴格的、過度期望教養態度。

威權 、控制型教養型態






1.我是一家之主,我必須控制、掌握情勢。小孩則應聽話、順從。
2.我必須是對的、贏的、完美的、誰都不能批評、抗拒。
3.大人才是理性的、強壯的。小孩是弱小、依賴性、無能力的。
4.管教就是管理、控制行為、訓練能力。
5.愛就是提高期望、激勵小孩、給他壓力,才能使他充滿奮鬥的意志力。
6.不打不成器,小時候不嚴格管教,長大就會變壞。





1.威權 --強迫、限制、指揮、命令、要求,以獎罰控制行為、學習。
2.嚴格 --批評、要求、貶抑、羞辱、比較、競爭。
3.柔性制-- 嘮叨、囉唆、催促、說教,動情說理到小孩屈服為止。
4.他人導向、社會取向 --經常限制孩子的發展以配合別人,大眾利益為前提。
5.自我的延伸一補償行為、不良的期待。




1.受控型人格一缺乏自信、自卑、退縮、害羞。自我懷疑、自我貶抑、依賴別人、認命。
2.反控型人格一反抗、叛逆、攻擊、施暴他人、控制慾、高堅持、不輕易放棄。

 

二、放任、溺愛型
        此型父母採取了過度屈從、過度保護、寵溺,及過低期望的教養態度。

放任、溺愛型教養型態






1.愛就是滿足小孩一切需要。
2.愛就是給孩子自由、使小孩快樂、不要有壓力。我應排除各種困難,讓他無憂無慮的成長。
3.維護小孩的安全,就是建立周全的防護網。社會險惡、我來保護他。
4.做父母的就應該使生活充滿樂趣,不必定什麼規則,不要給孩子限制。
5.管教真是困難,真不知怎麼處理小孩的行為和情緒。
6.我不重要,別人比我重要。我很在乎小孩是否真的喜歡我。拒絕他的要求使我有罪惡感。





1.撫慰 --安撫他的情緒,包容他的一切。
2.代替 --幫他做、幫他想辦法,解決困難。
3.寵溺孩子-- 成為小孩的提供者,儘可能滿足他的要求。
4.過度保護-- 外界險惡,小孩警覺心不夠,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我進出接送。
5.給他無限制的自由 --為所欲為的小孩,享有很大權力,卻很少被限制。
6.順從、投降-- 小孩哭鬧真令人無奈,只好同意他。
7.無法設立堅定的家規 --教養的主導權,游移在親子間,孩子通常是贏家。




1.衝動、控制不良,對規範的遵守有困難,對情緒的控管有困難。
2.自我中心,凡事以自我的需求為中心,較少考慮別人。
3.自我懷疑,對行事原則不太確定,無法明確判斷權限責任。
4.逃避責任,容易中途放棄。
5.缺乏尊重,對人有敵意,有侵略性、控制慾。
6.霸遺,不合群,不易與人合作

 

三、不一致型
        即所謂的騎牆派,原則不一致,前後不一致或夫妻不一致,其對子女的身心影響甚大。

不一致型教養型態






1.愛就是由父母個人來定義,夫妻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2.我的情緒心情就決定小孩今天好不好過。
3.管教真難,這樣也不順利,那樣也不通。
4.我管不了了,交給另一半去管好了。
5.我不能干涉配偶的管教,我們要互相尊重。





1.夫妻不一致 --雙方無一致性原則,缺乏溝通與協調。
2.前後不一致 --徬徨不定,經常變化態度。
3.原則不一致-- 無清楚而堅定的規則,價值觀混亂。
4.父母情緒不穩定,不易控制與管理情緒。
5.未設立清楚的家庭規則
6.缺乏角色穩定模式,導致子女認同困難。




1.自我懷疑 --經常在試探、懷疑中摸索。
2.不知所從 --不確定行事原則與規範。
3.情緒不穩定-- 緊張、不穩定,缺乏安全感。
4.自信不良-- 自我認識不良,不易確認自我。
5 .社會化不良-- 無法穩定發展社會能力。

 

四、嚴重虐待、疏忽、遺棄 --- 親職失能型
        有的父母甚至是嚴重缺乏親職意識與知能者,缺乏照顧、保護子女身心安全的基本知能,甚至連養育的功能有時都未能負責,更遑論親職輔導了,其子女所受到的身心重創之影響更是深巨 !

嚴重虐待、疏忽、遺棄 ---親職失能型教養型態






1.愛是什麼,我管不了,活下去就好了。
2.我自己的問題都一團糟了,小孩真煩人。
3. .小孩是不重要的,他的情緒、行為是不理性的。我應嚴格管教或者放棄算了,任你自生自滅,我無法控制自己。
4.情緒好時,會寵溺、過度屈從小孩 ;情緒不佳時,則虐待、責打小孩。





1.對小孩冷淡、冷漠、忽視小孩需求。
2.生活重心放在自己的問題上。
3.對小孩身心過度干擾,或過度忽略。
4.父母本身有嚴重生活適應、人格適應、社會適應問題
5.父母性格、情緒不穩定會遷怒,轉移到小孩身上。
6.缺乏教養的角色認知,無法提供角色認同模式。




1.怨恨、懷恨,想報復的個性,情緒發展不良。
2.自貶 --自我貶抑,負向人格,低動機。
3.冷漠 --與人疏離,無法與人發展親密關係。
4.身心疾病 --憂鬱症、焦慮、強迫行為。
5.社會化不良-- 無法穩定發展規範能力、社會能力。

 

五、民主溝通型
        此型是最理想、最符合人性、切合現代民主社會環境形式,最有利子女成長的教養型態。

民主溝通型教養型態






1.教育是引導、啟發,與鼓勵孩子。
2.管教是幫助小孩建立自我的能力。
3.愛是合理的期望、溝通的形式,真心的關懷與了解。
4.人格與主權是生而平等的。
5.自由與責任是相互發展的。
6.自發性、創造力與規範性、控制力是互為成長的動力架構。





1.關心小孩 --關心他的需要、想法與困難。
2.接納與信任小孩 --寬容、親切,愛與鼓勵,並相信小孩有自做決定的能力。
3.了解小孩一對其身心發展特性有一定了解、認識。
4.尊重 --能尊重其獨立人格、個別差異,並教導他自尊、尊人。
5.制定堅定而有原則的家庭規則 --合理、清楚、堅定、開朗、有彈性地設立行為規範
6.溝通、協商-- 是聆聽者與協商者,鼓勵孩子充分表達心情、想法,親子間互通訊息
7.經常自我評估管教之影響,作適時調整。




1.自動自發 --有自發性、創造力,有勇氣嚐試新的經驗。
2.獨立自主 --覺得有自信,有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3.有正向的自我概念 --喜愛自己、相信自己、自我導向的。
4.負責任的-- 能自我負責、自我規劃。
5 .尊重別人-- 願意合作、能容忍別人、尊重別人、喜歡與人互動。

 

 

 

 (本文作者係文化大學推廣教育中心講師、人本文教基金會親職教育講師 )

引用:  http://www.shps.tpc.edu.tw/~pta/cc/55.do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nny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