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認輔江垂南老師上到<精神官能症的十大需求>,
希望我們藉此來檢視自己

對我而言,除了讓我更加瞭解自己外
也讓我探索到自身內心中更深一層從未發現的自我

察覺之初,難以接受
只好再給自己時間,慢慢去釐清與適應

一個月過去了,有了另一層的感受
期望能知道更多有關精神官能症方面的知識

於是上網查到下列資料,很喜歡這份資料
內容很多又不難理解,只是字體太小,密密麻麻的
讓使用筆電的我,倍覺辛苦

只好再多花點時間整理下,把字體放大,將段落分出來
放在自家的部落格裡,要看幾遍就看幾遍

========================

何謂精神官能症


精神官能症是一組疾病的統稱,它包括了幾種類型的精神疾病。

原先精神官能症被認為是神經症,意思是說病人的神經細胞功能發生了障礙,後來精神醫學家發現此病的發生雖然會表現出神經細胞功能方面的障礙,但是它的病因卻夾雜了先天體質腦細胞功能的脆弱與後天生活環境的心理因素。

後來,為了強調精神(心理)因素在此病發生上的重要性,就將它命名為精神官能症。

此病包括了下列幾種不同類型的疾病:

焦慮性精神官能症:以緊張不安的情緒為特徵。
歇斯得里性精神官能症:以代償性的身體與精神症狀來取代心理衝突為其特點。
畏懼性精神官能症:以不尋常的害怕為主要症狀。
強迫性精神官能症:主要臨床特點是不可抗拒的荒謬思考與行為。
憂鬱性精神官能症:以心情的低落鬱悶為主。
衰弱性精神官能症:以全身衰弱、疲乏為特徵。
慮病性精神官能症:以執著認定有身體疾病為病狀。

此類病人有個共同點,就是病患都強烈的意識到自己有心理或身體的不舒服,而刻意尋求醫療,不像精神病患者的不願就醫。

一般說來,此類病患都具有強烈的不安與緊張的感覺,嚴重到令自己很痛苦的地步,而且病況大都時好時壞。

久之,因緊張、不安而引起自律神經功能過份亢奮、失調、並引起肌肉的長期緊張,因此病患最容易感受到的是長期的身體疲倦、無力、失眠、肌肉酸痛、頭暈、心跳快、腸胃不舒服等。這些症狀就是引導我國人認定它是「神經衰弱」的主要原因。

病人雖然再三的做各種醫學檢驗,卻無法查出身體那裹有病,往往痛苦終生而無法言論,在這種情況下,病人不是自憐自怨、無奈地過日子,就是到外追尋一般醫藥廣告裡的「神經衰弱」秘方。

事實上,神經衰弱只是這組群疾病的病人在病久了以後呈現出來的共同特點。如果不能把握「根本」,找出它的原始疾病類別並給予正確的治療,只有徒增困擾與痛苦。

精神官能症在我國人民中,可算是相當普遍的疾病,有任何這些身體、心理症狀的人,軌應當求助於精神醫療才是良策。

 

 

引用: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sydanny/information/information1.htm#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nny08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